원문과 주해까지 실었고, 주해 부분은 진한 보라로 나타낸 부분입니다.
밑줄 친 부분은 해석이 확실하지 않음을 나타낸 것입니다.
주해 원문은 아래 주소에서 볼 수 있다.
http://ef.cdpa.nsysu.edu.tw/ccw/02/shr09.htm
伯 夷 列 傳 第 一 (백이 열전)
索隱 列傳者, 謂敍列入臣事跡 , 令可傳於後世, 故曰列傳 。 正義其人行跡可序 列 , 故云列傳 。 색은에는 열전이라 함은 신하들의 일이나 종적을 순서대로 늘어놓아 그 훌륭함이 후세에 전할 만함을 말하니, 고로 열전이라 한다. 정의에 나오기는, 그 사람의 행적이 순서대로 늘어놀 만하다 하여, 열전이라 이른다.
夫學者載籍極博, 猶考信於六藝. 詩書雖缺(1), 然虞夏之文可知也(2). 堯將遜位, 讓於<虞舜>, 舜禹之閒, 岳牧咸薦, 乃試之於位, 典職數十年(3), 功用旣興, 然後授政. 示天下重器,(4) 王者大統, 傳天下若斯之難也. 而說者曰堯讓天下於許由,(5) 許由不受, 恥之逃隱. 及夏之時, 有<卞隨>·<務光>者. 此何以稱焉?(6) 太史公曰 : 余登箕山,(7) 其上蓋有許由*총. 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 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 余以所聞<由>·光(8)義至高(9), 其文辭不少槪見, 何哉?(10) 대저 학자는 문헌이 아주 많아도, 오히려 육경(詩, 書, 易, 春秋, 禮, 樂)에 의거한다. 시(시경)와 서(서경)가 비록 결손이 있어도 우나라와 하나라에 관한 기록을 알 수 있다. 요가 장차 임금 자리를 물려 주려 함에 순에게 고초를 겪게 했고, 순과 우 임금 시기 사이에도 악목이 다 천거햇으나 우에게 벼슬을 주어 시험하여, 벼슬을 맡은 지 수 십년 끝에 공효가 있은 뒤에 권력을 주었다. 천하가 중한 것이고, 왕이란 것이 대통의 자리임을 보여 주니, 천하를 전하기가 이렇게 어려운 것이다. 다른 문헌에는 요가 천하를 허유에게 선양하니, 허유가 받지 않고, 그것이 부끄러워 도망가 숨어 살았고, 하나라 때에는 변수, 무광에 관한 기록이 있으나, 무엇으로 믿고 이것을 소개할까. 나 사마천이 말하노니, 내가 기산에 오르니 그 위에 허유의 무덤이 있었고, 공자도 옛 어질고 성스러운 현량한 사람을 차례로 벌여놓아, 오태백, 백이 같은 이에 대한 언급은 자세하다. 나는 허유와 무광의 뜻이 아주 높다고 들었는데, 그에 대한 육경의 기록을 조금도 볼수 없는 것은 왜인가. ********* 주해 *********
〔 一 〕 索 隱 按 : 孔 子 系 家 稱 古 詩 三千 餘 篇 , 孔 子 刪 三 百 五 篇 爲 詩 , 今 亡 五 篇 。 又 書 緯 稱 孔子 求 得 黃 帝 玄 孫 帝 魁 之 書 , 迄 秦 穆 公 , 凡 三 千 三 百 三 十篇 , 乃 刪 以 一 百 篇 爲尙 書 , 十 八 篇 為 中 候 。 今 百 篇 之 內見 亡 四 十 二 篇 , 是 詩 書 又 有 缺 亡 者 也 。 색안안에 나오기는, 공자 계가에 고시 삼천여편 중에서 공자가 305편으로 추려내어 시경으로 엮었다고 한다. 그러면 지금 5편은 망실된 셈이다. 또 서위에는 공자가 황제 현손 제괴에 관한 문헌부터 진 목공에 이르기까지 모두 3330편을 구하여 얻어, 백편으로 추려내어 상서(서경)로 엮고, 18편으로 중후로 엮었다고 나온다. 지금 백편 중에서 42편이 없어졌으니, 이는 시경과 서경에 결손된 것이 있음을 말한다.
〔 二 〕 索 隱 按 : 尙 書 有 堯 典 、 舜 典、 大 禹 謨 , 備 言 虞 夏 禪 讓 之 事 , 故 云 「 虞 夏 之 文 可 知 也」 。 색은안에는 상서에 요전, 순전, 대우모 편이 있고, 여기서 우나라, 하나라의 선양에 대한 일이 자세히 말하고 있어, 고로 '우, 하에 대한 문헌을 알 수 있다'라고 이른 것이다.
〔 三 〕 正 義 舜 禹 皆 典 職 事 二 十 餘 年, 然 後 踐 帝 位 。 정의에 의하면 순임금과 우임금이 모두 관직 업무에 종사한 지 20 여년 후에 제위에 올랐다 .
〔 四 〕 索 隱 言 天 下 者 是 王 者 之 重 器, 故 莊 子 云 「 天 下 大 器 」 是 也 。 則 大 器 亦 重 器 也 。 색은에서는 '天下者是王者之重器(천하는 임금의 중한 물건이다.)라고 되어 있으니, 고로 장자에 ‘천하는 큰 물건이다.’라고 이르는 것이 바로 이것이다. 즉 큰 물건은 또한 중요한 물건이다.
〔 五 〕 正 義 皇 甫 謐 高 士 傳 云 : 「 許由 字 武 仲 。 堯 聞 致 天 下 而 讓 焉 , 乃 退 而 遁 於 中 嶽 潁 水 之陽 , 箕 山 之 下 隱 。 堯 又 召 爲 九 州 長 , 由 不 欲 聞 之 , 洗 耳於 潁 水 濱 。 時 有 巢 父 牽 犢 欲 飮 之 , 見 由 洗 耳 , 問 其 故 。對 曰 : 『 堯 欲 召 我 爲 九 州 長 , 惡 聞 其 聲 , 是 故 洗 耳 。 』巢 父 曰 : 『 子 若 處 高 岸 深 谷 , 人 道 不 通 , 誰 能 見 子 ? 子故 浮 游 , 欲 聞 求 其 名 譽 。 汚 吾 犢 口 。 』 牽 犢 上 流 飮 之 。許 由 歿 , 葬 此 山 , 亦 名 許 由 山 。 」 在 洛 州 陽 城 縣 南 十 三里 。정의에 의하면, 황보밀의 고사선에 다음과 같이 이른다. ‘허유는 자가 중보이다. 요가 그에 대해 듣고 천하를 바쳐 그에게 선양하려고 하니, 이에 허유는 물러나 중악 영수(강 이름)의 북쪽, 기산의 아래에 달아나 은둔하였다. 요가 다시 불러 구주(사전 참고 바람)의 수장으로 삼으려 하니, 허유는 그 말을 듣지 않은 것으로 하려고, 귀를 영수 물가에서 씻고 있었다. 마침 그때 소보가 송아지를 끌고 물을 먹이려고 하다가 허유가 귀를 씻는 것을 보고, 그 까닭을 물었다. 허유가 ’요가 나를 불러 구주의 수장으로 삼으려고 하니, 그 말을 들음을 싫어하여 그래서 귀를 씻고 있네.‘라고 대답했다. 소보가 이에 ’자네가 높은 낭떠러지 위나 깊은 계곡에 산다면, 사람이 다닐 길이 막히는데 누가 자네를 찾아올 수 있겠는가. 자네는 일부로 떠돌며 그 알려지기를 바라며 그 명성을 구한 것이네. 어찌 내 송아지 입을 더럽히리.‘라고 말하며 송아지를 끌고 물 위로 올라가 물을 먹였다. 허유가 죽으니 이 산(기산)에 장사지내고, 또한 허유산이라고 이름했다.’ 허유산은 낙주 양성현 남쪽 13리에 있다.
〔 六 〕 索 隱 按 : 「 說 者 」 謂 諸 子 雜記 也 。 然 堯 讓 於 許 由 , 及 夏 時 有 卞 隨 、 務 光 等 , 殷 湯 讓之 天 下 , 並 不 受 而 逃 , 事 具 莊 周 讓 王 篇 。 正 義 經 史 唯稱 伯 夷 、 叔 齊 , 不 及 許 由 、 卞 隨 、 務 光 者 , 不 少 槪 見 ,何 以 哉 ? 故 言 「 何 以 稱 焉 」 , 爲 不 稱 說 之 也 。 색은안에 의하면 ‘諸子’는 제자백가의 잡기를 말한다. 그러나 요가 허유에게 선양하려고 하고, 하나라에 이르러 변수, 무광 등에게 은의 탕임금이 천하를 선양하려고 하니, 아울러 다 받지 않고 도망간 일이 있는데, 그 일에 대한 것이 장자 양왕편에 나온다. 정의 경사는 오직 백이, 숙제에 대해 언급하고, 허유, 변수, 무광은 언급하지 않아서 약간 대강도 볼 수 없는 것은 왜인가. 고로 ‘어찌 그것을 언급하겠는가.’라고 말한 것이니, 그것을 언급하지 않겠다는 것이다.
〔 七 〕 索 隱 蓋 楊 惲 、 東 方 朔 見 其 文稱 「 余 」 , 而 加 「 太 史 公 曰 」 也 。
〔 八 〕 索 隱 謂 太 史 公 聞 莊 周 所 說 許由 、 務 光 等 。
〔 九 〕 索 隱 謂 堯 讓 天 下 於 許 由 , 由遂 逃 箕 山 , 洗 耳 於 潁 水 ; 卞 隨 自 投 於 桐 水 ; 務 光 負 石 自沈 於 盧 水 : 是 義 至 高 。
〔 一 0 〕 索 隱 按 : 概 是 梗 概 , 謂 略 也。 蓋 以 由 、 光 義 至 高 , 而 詩 書 之 文 辭 遂 不 少 梗 概 載 見 ,何 以 如 此 哉 ? 是 太 史 公 疑 說 者 之 言 或 非 實 也 。 正 義 概, 古 代 反 。
<孔子>曰 : “伯夷·叔齊, 不念舊惡, 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 又何怨乎?” 余悲伯夷之意, 睹軼詩可異焉*. 其傳曰* : 「 伯夷·叔齊, 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齊, 及父卒, 叔齊讓伯夷. <伯夷>曰 : “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 國人立其中子. 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 盍往歸焉*. 及至, <西伯>卒, <武王>載木主, 號爲<文王>, 東伐<紂>. <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 : “父死不葬, 爰及干戈, 可謂孝乎? 以臣弑君, 可謂仁乎?” 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 : “此義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亂, 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齊>恥之, 義不食<周>粟, 隱於<首陽山>, 采薇而食之. 及餓且死, 作歌. 其辭曰 : “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 <神農>·<虞>·<夏>忽焉沒兮, 我安適歸矣? 于嗟徂兮, 命之衰矣!” 遂餓死於<首陽山>. 」 由此觀之, 怨邪非邪? 공자가 ‘백이, 숙제는 오래된 악행은 생각하지 않으니, 이들을 원망함이 드물구나.’ 또 ‘인을 구하여 인을 얻으니 어찌 원망하리오.’라고 말했다. 나는 백이의 뜻을 비통하게 여겨 일시(원래는 있었는데, 시경 300편에 들어가지 못한 시)를 보니 이상스러웠다. 백이 숙제에 대한 기록은 다음과 같다. ‘백이, 숙제는 고죽 나라 임금의 두 아들이다. 아버지가 숙제를 왕위에 앉히려 했는데, 아버지가 돌아가게 되니, 숙제가 백이에게 양보를 하니, 백이는 ’아버지 명령이다.‘라고 말하며 드디어 달아나 떠났다. 숙제는 또한 왕이 되려고 하지 않고 달아나 버렸다. 나라 사람이 그 가운데 아들을 왕으로 추대했다. 이에 백이, 숙제는 서백 창(문왕)이 노인을 잘 봉양한다는 말을 듣고 ’어찌 그한테 가지 않겠는가‘ 라고 했다. 그 곳에 왔을 때 서백이 죽으니, 무왕이 목주를 실고 문왕이라 이름하고, 동으로 주임금을 치려고 했다. 백이, 숙제가 말을 잡아당기면서 간하기를 ‘아버지가 죽었는데 장사를 지내지도 않고 창과 방패를 잡으니 효성스럽다고 할 수 있으리오. 신하로서 임금을 시해하니 어질다고 할 수 있으리오.’라고 하니, 좌우에서 그들을 무기로 해치려고 하였다. 태공이 ‘이들은 의로운 사람이다.’라고 말하며 제지하며 그들을 가게 하였다. 무왕이 이미 은나라 혼란을 평정하고, 천하가 주를 떠받드니, 백이, 숙제가 그것을 부끄러워하여, 의리로 주나라 곡식을 먹지 않고 수양산에서 숨어 지내며, 고사리를 캐어 먹었다. 급기야 곧 굶어 죽으려 함에 노래를 지었다. 그 노래는 이러하다. ‘저 서쪽 산(수양산)에 올라, 고사리를 캐 먹고 살세. 난폭함으로 난폭함을 교체하고, 그 그릇됨을 모르는구나. 신농씨, 우, 하의 선양의 도는 형체도 없이 완전히 사라졌으니, 나는 어디로 가 의지할까. 아아! 이제 죽으니, 명이 쇠약해서구나.’ 드디어 수양산에서 굶어 죽었다. 이 글로 그것을 생각해 보니, 원망함인가. 아닌가.
〔 一 〕 索 隱 謂 悲 其 兄 弟 相 讓 , 又 義不 食 周 粟 而 餓 死 。 睹 音 睹 。 軼 音 逸 。 謂 見 逸 詩 之 文 , 即下 采 薇 之 詩 是 也 。 不 編 入 三 百 篇 , 故 云 逸 詩 也 。 可 異 焉者 , 按 論 語 云 「 求 仁 得 仁 , 又 何 怨 乎 」 。 今 其 詩 云 「 我安 適 歸 矣 , 于 嗟 徂 兮 , 命 之 衰 矣 」 。 是 怨 詞 也 , 故 云 可異 焉 。
〔 二 〕 索 隱 按 : 「 其 傳 」 蓋 韓 詩 外傳 及 呂 氏 春 秋 也 。 其 傳 云 孤 竹 君 , 是 殷 湯 三 月 丙 寅 日 所封 。 相 傳 至 夷 、 齊 之 父 , 名 初 , 字 子 朝 。 伯 夷 名 允 , 字公 信 。 叔 齊 名 致 , 字 公 達 。 解 者 云 夷 , 齊 , 謚 也 ; 伯 ,仲 , 又 其 長 少 之 字 。 按 : 地 理 志 孤 竹 城 在 遼 西 令 支 縣 。應 劭 云 伯 夷 之 國 也 。 其 君 姓 墨 胎 氏 。 正 義 本 前 注 「 丙寅 」 作 「 殷 湯 正 月 三 日 丙 寅 」 。 括 地 志 云 : 「 孤 竹 古 城在 盧 龍 縣 南 十 二 里 , 殷 時 諸 侯 孤 竹 國 也 。 」
〔 三 〕 索 隱 劉 氏 云 : 「 盍 者 , 疑 辭。 蓋 謂 其 年 老 歸 就 西 伯 也 。 」
〔 四 〕 集 解 馬 融 曰 : 「 首 陽 山 在 河東 蒲 阪 華 山 之 北 , 河 曲 之 中 。 」 正 義 曹 大 家 注 幽 通 賦云 : 「 夷 齊 餓 於 首 陽 山 , 在 隴 西 首 。 」 又 戴 延 之 西 征 記云 : 「 洛 陽 東 北 首 陽 山 有 夷 齊 祠 。 」 今 在 偃 師 縣 西 北 。又 孟 子 云 : 「 夷 、 齊 避 紂 , 居 北 海 之 濱 。 」 首 陽 山 , 說文 云 首 陽 山 在 遼 西 。 史 傳 及 諸 書 , 夷 、 齊 餓 於 首 陽 凡 五所 , 各 有 案 據 , 先 後 不 詳 。 莊 子 云 : 「 伯 夷 、 叔 齊 西 至岐 陽 , 見 周 武 王 伐 殷 , 曰 : 『 吾 聞 古 之 士 , 遭 治 世 不 避其 任 , 遇 亂 世 不 為 苟 存 。 今 天 下 闇 , 周 德 衰 , 其 並 乎 周以 塗 吾 身 也 , 不 若 避 之 以 絜 吾 行 。 』 二 子 北 至 于 首 陽 之山 , 遂 飢 餓 而 死 。 」 又 下 詩 「 登 彼 西 山 」 , 是 今 清 源 縣首 陽 山 , 在 岐 陽 西 北 , 明 即 夷 、 齊 餓 死 處 也 。
〔 五 〕 索 隱 薇 , 蕨 也 。 爾 雅 云 : 「蕨 , 鱉 也 。 」 正 義 陸 璣 毛 詩 草 木 疏 云 : 「 薇 , 山 菜 也。 莖 葉 皆 似 小 豆 , 蔓 生 , 其 味 亦 如 小 豆 藿 , 可 作 羹 , 亦可 生 食 也 。 」
〔 六 〕 索 隱 按 : 西 山 即 首 陽 山 也 。
〔 七 〕 索 隱 謂 以 武 王 之 暴 臣 易 殷 紂之 暴 主 , 而 不 自 知 其 非 矣 。
〔 八 〕 索 隱 言 羲 、 農 、 虞 、 夏 敦 樸禪 讓 之 道 , 超 忽 久 矣 , 終 沒 矣 。 今 逢 此 君 臣 爭 奪 , 故 我安 適 歸 矣 。
〔 九 〕 索 隱 于 嗟 , 嗟 嘆 之 辭 也 。 徂者 , 往 也 , 死 也 。 言 己 今 日 餓 死 , 亦 是 運 命 衰 薄 , 不 遇大 道 之 時 , 至 幽 憂 而 餓 死 。
〔 一 0 〕 索 隱 太 史 公 言 己 觀 此 詩 之 情, 夷 、 齊 之 行 似 是 有 所 怨 邪 ? 又 疑 其 云 非 是 怨 邪 ?
或曰 :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若伯夷·叔齊, 可謂善人者非邪? 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 且七十子之徒, 仲尼獨薦顔淵爲好學. 然回也屢空, 糟穅不厭, 而卒蚤夭. 天之報施善人, 其何如哉? 盜蹠日殺不辜, 肝人之肉, 暴戾恣睢, 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 竟以壽終. 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 若至近世, 操行不軌, 專犯忌諱, 而終身逸樂, 富厚累世不絶. 或擇地而蹈之, 時然後出言, 行不由徑, 非公正不發憤, 而遇禍災者, 不可勝數也. 余甚惑焉, 儻所謂天道, 是邪非邪? 어떤 이는 ‘천도가 사사로움이 없어 늘 선한 사람 편을 든다.’라고 말한다. 백이, 숙제 같으면 선한 사람이라고 할 수 있는 것이 아닌가. 이렇게 어질고 결백한 행위를 쌓았는데 굶어 죽었구나. 그리고 공자 제자 70 명 중에 공자가 홀로 안연을 배움을 좋아한다고 천거했으나, 그러나 안연은 자주 굶어 조강도 배불리 못 먹고 끝내 요절했다. 하늘이 선한 사람에게 베푸심이 어찌 이러한가. 도척이 날마다 무고한 사람을 죽이고 사람의 고기를 짐승의 간처럼 먹고 아주 난폭하고 멋대로 날뛰어 패거리 수천 명을 모아 천하를 휘젓고 다녔으나, 끝내 천수를 누리고 죽었다. 이 사람이 무슨 덕을 행했을까. 이는 극단적으로 대비되는 것을 아주 극명하게 히는 사례이다. 근세에 이르러서도 행실이 바르지 않고 기피할 것을 마음대로 범해도 죽도록 안락을 누리고 부유함이 넉넉하여 누대에 걸쳐 끊이지 않는 자가 있고, 어떤 이는 땅을 밟아도 가려 밟고 말을 해도 적절한 때가 된 후에 하고 다닐 때는 지름길로 다니지 않고 공정한 것이 아니면 분노를 표출하지 않았는데 재화를 만난 사람은 셀 수 없이 많다. 나는 매우 이 점이 매우 헷갈리니, 혹시 이른바 천도라는 것이 옳은 것인가 그른 것인가.
〔 一 〕 索 隱 又 敘 論 云 若 夷 、 齊 之 行如 此 , 可 謂 善 人 者 邪 , 又 非 善 人 者 邪 , 亦 疑 也 。
〔 二 〕 索 隱 厭 者 , 飫 也 , 不 厭 謂 不飽 也 。 糟 糠 , 貧 者 之 所 餐 也 , 故 曰 「 糟 糠 之 妻 」 是 也 。然 顏 生 簞 食 瓢 飲 , 亦 未 見 「 糟 糠 」 之 文 也 。
〔 三 〕 索 隱 「 蹠 」 及 注 作 「 跖 」 ,並 音 之 石 反 。 按 : 盜 蹠 , 柳 下 惠 之 弟 , 亦 見 莊 子 , 為 篇名 。 正 義 按 : 蹠 者 , 黃 帝 時 大 盜 之 名 。 以 柳 下 惠 弟 為天 下 大 盜 , 故 世 放 古 , 號 之 盜 蹠 。
〔 四 〕 索 隱 劉 氏 云 「 謂 取 人 肉 為 生肝 」 , 非 也 。 按 : 莊 子 云 「 跖 方 休 卒 太 山 之 陽 , 膾 人 肝而 餔 之 」 。
〔 五 〕 索 隱 暴 戾 謂 兇 暴 而 惡 戾 也 。鄒 誕 生 恣 音 資 , 睢 音 千 餘 反 。 劉 氏 恣 音 如 字 , 睢 音 休 季反 。 恣 睢 謂 恣 行 為 睢 惡 之 貌 也 。 正 義 睢 , 仰 白 目 , 怒貌 也 。 言 盜 蹠 兇 暴 , 惡 戾 , 恣 性 , 怒 白 目 也 。
〔 六 〕 集 解 皇 覽 曰 : 「 盜 跖 冢 在 河東 大 陽 , 臨 河 曲 , 直 弘 農 華 陰 縣 潼 鄉 。 」 按 : 盜 跖 即 柳下 惠 弟 也 。 索 隱 直 音 如 字 。 直 者 , 當 也 。 或 音 值 , 非也 。 潼 音 同 。 按 : 潼 , 水 名 , 因 為 鄉 , 今 之 潼 津 關 是 ,亦 為 縣 也 。 正 義 括 地 志 云 : 「 盜 跖 冢 在 陝 州 河 北 縣 西二 十 里 。 河 北 縣 本 漢 大 陽 縣 也 。 又 今 齊 州 平 陵 縣 有 盜 跖冢 , 未 詳 也 。 」
〔 七 〕 索 隱 言 盜 蹠 無 道 , 橫 行 天 下, 竟 以 壽 終 , 是 其 人 遵 行 何 德 而 致 此 哉 ?
〔 八 〕 索 隱 按 : 較 , 明 也 。 言 伯 夷有 德 而 餓 死 , 盜 蹠 暴 戾 而 壽 終 , 是 賢 不 遇 而 惡 道 長 , 尤大 著 明 之 證 也 。
〔 九 〕 索 隱 謂 若 魯 桓 、 楚 靈 、 晉 獻、 齊 襄 之 比 皆 是 。
〔 一 0 〕 索 隱 謂 不 仕 暗 君 , 不 飲 盜 泉, 裹 足 高 山 之 頂 , 竄 跡 滄 海 之 濱 是 也 。 正 義 謂 北 郭 駱、 鮑 焦 等 是 也 。
〔 一 一 〕 索 隱 按 : 論 語 「 夫 子 時 然 後言 」 。
〔 一 二 〕 索 隱 按 : 論 語 澹 臺 滅 明 之 行也 。
〔 一 三 〕 索 隱 謂 人 臣 之 節 , 非 公 正 之事 不 感 激 發 憤 。 或 出 忠 言 , 或 致 身 命 , 而 卒 遇 禍 災 者 ,不 可 勝 數 。 謂 龍 逢 、 比 干 、 屈 平 、 伍 胥 之 屬 是 也 。
〔 一 四 〕 索 隱 太 史 公 惑 於 不 軌 而 逸 樂, 公 正 而 遇 災 害 , 為 天 道 之 非 而 又 是 邪 ? 深 惑 之 也 。 蓋天 道 玄 遠 , 聰 聽 暫 遺 , 或 窮 通 數 會 , 不 由 行 事 , 所 以 行善 未 必 福 , 行 惡 未 必 禍 , 故 先 達 皆 猶 昧 之 也 。 正 義 儻音 他 蕩 反 。 儻 , 未 定 之 詞 也 。 為 天 道 不 敢 旳 言 是 非 , 故云 儻 也 。
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 亦各從其志也.(1) 故曰“富貴如可求, 雖執鞭之士, 吾亦爲之.(2) 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3) “歲寒, 然後知松柏之後凋”.(4) 擧世混濁, 淸士乃見(5). 豈以其重若彼, 其輕若此哉?(6) 공자가 ‘도가 같지 않으면 서로 모의를 하지 않는다.’라고 말했으니, 또한 각자 그 뜻을 따르는 것이다. 공자가 고로 ‘부귀를 만약 구할 수 있다면 채찍을 드는 사람(마부)이라도 내가 그것을 또한 하겠지만, 만약 부귀를 구할 수 없다면 내가 좋아하는 것을 따르겠다.’ 또 ‘세월이 추워진 연후에 송백이 다른 나무보다 늦게 시듦을 알 수 있다.’라고 말했다. 온 세상이 혼탁해진 이후에 청렴한 사람이 드러난다. 어찌 어찌 무겁기가 저와 같고 가볍기가 이와 같을까.
〔 一 〕 正 義 太 史 公 引 孔 子 之 言 證 前事 也 。 言 天 道 人 道 不 同 , 一 任 其 運 遇 , 亦 各 從 其 志 意 也。
〔 二 〕 集 解 鄭 玄 曰 : 「 富 貴 不 可 求而 得 之 , 當 脩 德 以 得 之 。 若 於 道 可 求 而 得 之 者 , 雖 執 鞭賤 職 , 我 亦 為 之 。 」
〔 三 〕 集 解 孔 安 國 曰 : 「 所 好 者 古人 之 道 。 」
〔 四 〕 集 解 何 晏 曰 : 「 大 寒 之 歲 ,眾 木 皆 死 , 然 後 松 柏 少 凋 傷 ; 平 歲 眾 木 亦 有 不 死 者 , 故須 歲 寒 然 後 別 之 。 喻 凡 人 處 治 世 , 亦 能 自 脩 整 , 與 君 子同 , 在 濁 世 然 後 知 君 子 之 正 不 苟 容 也 。 」
〔 五 〕 索 隱 老 子 曰 : 「 國 家 昏 亂 ,始 有 忠 臣 」 , 是 舉 代 混 濁 , 則 士 之 清 絜 者 乃 彰 見 , 故 上文 「 歲 寒 然 後 知 松 柏 之 後 彫 」 , 先 為 此 言 張 本 也 。 正義 言 天 下 泯 亂 , 清 絜 之 士 不 撓 , 不 苟 合 於 盜 跖 也 。
〔 六 〕 索 隱 按 : 謂 伯 夷 讓 德 之 重 若彼 , 而 采 薇 餓 死 之 輕 若 此 。 又 一 解 云 , 操 行 不 軌 , 富 厚累 代 , 是 其 重 若 彼 ; 公 正 發 憤 而 遇 禍 災 , 是 其 輕 若 此 也。 正 義 重 謂 盜 跖 等 也 。 輕 謂 夷 、 齊 、 由 、 光 等 也 。색은안에서 이것을 ‘백이가 양보하는 덕이 저렇게 대단했는데, 고사리를 캐어 먹다가 굶어 죽는 것은 이렇게 경박했을까’ 라는 것이라고 말한다. 또 한편의 해석은 ‘행실이 법도에 맞지 않은데도 부가 두터워 누대로 이어진다. 이것이 其重若彼을 말한다. 그리고 공변되고 바르게 분을 표출하다가 재화를 만난다. 이것이 其輕若此을 말한다.’ 라고 말한다. 정의에서는 重은 도척 등을 말하고, 輕은 백이, 숙제, 허유, 무광 등을 말한다.
「 君 子 疾 沒 世 而 名 不 稱 焉 。 」 〔 一 〕 賈 子 曰 : 〔二 〕 「 貪 夫 徇 財 , 〔 三 〕 烈 士 徇 名 , 夸 者 死 權 , 〔 四 〕眾 庶 馮 生 。 」 〔 五 〕 「 同 明 相 照 , 〔 六 〕 同 類 相 求 。 」〔 七 〕 「 雲 從 龍 , 風 從 虎 , 〔 八 〕 聖 人 作 而 萬 物 睹 。 」〔 九 〕 伯 夷 、 叔 齊 雖 賢 , 得 夫 子 而 名 益 彰 。 〔 一 0 〕 顏淵 雖 篤 學 , 附 驥 尾 而 行 益 顯 。 〔 一 一 〕 巖 穴 之 士 , 趣 舍有 時 若 此 , 類 名 堙 滅 而 不 稱 , 悲 夫 ! 〔 一 二 〕 閭 巷 之 人, 欲 砥 行 立 名 者 , 〔 一 三 〕 非 附 青 雲 之 士 , 惡 能 施 于 後世 哉 ?
〔 一 〕 索 隱 自 此 已 下 , 雖 論 伯 夷 得夫 子 而 名 彰 , 顏 回 附 驥 尾 而 行 著 , 蓋 亦 欲 微 見 己 之 著 撰不 已 , 亦 是 疾 沒 世 而 名 不 稱 焉 , 故 引 賈 子 「 貪 夫 徇 財 ,烈 士 徇 名 」 是 也 。 又 引 「 同 明 相 照 , 同 類 相 求 」 , 「 雲從 龍 , 風 從 虎 」 者 , 言 物 各 以 類 相 求 。 故 太 史 公 言 己 亦是 操 行 廉 直 而 不 用 於 代 , 卒 陷 非 罪 , 與 伯 夷 相 類 , 故 寄此 而 發 論 也 。 正 義 君 子 疾 沒 世 後 懼 名 堙 滅 而 不 稱 , 若夷 、 齊 、 顏 回 絜 行 立 名 , 後 代 稱 述 , 亦 太 史 公 欲 漸 見 己立 名 著 述 之 美 也 。
〔 二 〕 索 隱 賈 子 , 賈 誼 也 。 誼 作 鵩鳥 賦 云 然 , 故 太 史 公 引 之 而 稱「
賈 子 」 也 。
〔 三 〕 正 義 徇 , 才 迅 反 。 徇 , 求 也。 瓚 云 : 「 以 身 從 物 曰 徇 。 」
〔 四 〕 索 隱 言 貪 權 勢 以 矜 夸 者 , 至死 不 休 , 故 云 「 死 權 」 也 。
〔 五 〕 索 隱 馮 者 , 恃 也 , 音 。 言眾 庶 之 情 , 蓋 恃 矜 其 生 也 。 鄒 誕 本 作 「 每 生 」 。 每 者 ,冒 也 , 即 貪 冒 之 義 。 正 義 太 史 公 引 賈 子 譬 作 史 記 , 若貪 夫 徇 〔 財 , 烈 士 徇 〕 名 , 夸 者 死 權 , 眾 庶 馮 生 , 乃 成其 史 記 。
〔 六 〕 索 隱 已 下 並 易 繫 辭 文 也 。
〔 七 〕 正 義 天 欲 雨 而 柱 礎 潤 , 謂 同德 者 相 應 。
〔 八 〕 集 解 王 肅 曰 : 「 龍 舉 而 景 雲屬 , 虎 嘯 而 谷 風 興 。 」 張 璠 曰 : 「 猶 言 龍 從 雲 , 虎 從 風也 。 」
〔 九 〕 集 解 馬 融 曰 : 「 作 , 起 也 。」 索 隱 按 : 又 引 此 句 者 , 謂 聖 人 起 而 居 位 , 則 萬 物 之情 皆 得 睹 見 , 故 己 今 日 又 得 著 書 言 世 情 之 輕 重 也 。 正義 此 有 識 也 。 聖 人 有 養 生 之 德 , 萬 物 有 長 育 之 情 , 故 相感 應 也 。 此 以 上 至 「 同 明 相 照 」 是 周 易 乾 象 辭 也 。 太 史公 引 此 等 相 感 者 , 欲 見 述 作 之 意 , 令 萬 物 有 睹 也 。 孔 子歿 後 五 百 歲 而 己 當 之 , 故 作 史 記 , 使 萬 物 見 睹 之 也 。 太史 公 序 傳 云 : 「 先 人 有 言 : 『 自 周 公 卒 五 百 歲 而 有 孔 子, 孔 子 卒 後 至 於 今 五 百 歲 , 有 能 紹 名 世 , 正 易 傳 , 繼 春秋 , 本 詩 書 禮 樂 之 際 , 意 在 斯 乎 ! 』 小 子 何 敢 讓 焉 。 」作 述 六 經 云 : 「 易 著 天 地 陰 陽 四 時 五 行 , 故 長 於 變 。 禮經 紀 人 倫 , 故 長 於 行 。 書 記 先 王 之 事 , 故 長 於 政 。 詩 記山 川 谿 谷 禽 獸 草 木 牝 牡 雌 雄 , 故 長 於 風 。 樂 樂 所 以 立 ,故 長 於 和 。 春 秋 辨 是 非 , 故 長 於 治 人 。 是 故 禮 以 節 人 ,樂 以 發 和 , 書 以 道 事 , 詩 以 達 意 , 易 以 道 化 , 春 秋 以 道義 。 撥 亂 世 反 之 正 , 莫 近 於 春 秋 。 」 按 : 述 作 而 萬 物 睹見 。
〔 一 0 〕 正 義 伯 夷 、 叔 齊 雖 有 賢 行 ,得 夫 子 稱 揚 而 名 益 彰 著 。 萬 物 雖 有 生 養 之 性 , 得 太 史 公作 述 而 世 事 益 睹 見 。
〔 一 一 〕 索 隱 按 : 蒼 蠅 附 驥 尾 而 致 千里 , 以 譬 顏 回 因 孔 子 而 名 彰 也 。
〔 一 二 〕 正 義 趣 音 趨 。 舍 音 捨 。 趣 ,向 也 。 捨 , 廢 也 。 言 隱 處 之 士 , 時 有 附 驥 尾 而 名 曉 達 ;若 堙 滅 不 稱 數 者 , 亦 可 悲 痛 。
〔 一 三 〕 正 義 砥 音 旨 。 礪 行 脩 德 在 鄉閭 者 , 若 不 託 貴 大 之 士 , 何 得 封 侯 爵 賞 而 名 留 後 代 也 ?
【 索 隱 述 贊 】 天 道 平 分 , 與 善 徒 云 。 賢 而 餓 死 , 盜 且聚 群 。 吉 凶 倚 伏 , 報 施 糾 紛 。 子 罕 言 命 , 得 自 前 聞 。 嗟彼 素 士 , 不 附 青 雲 !
'한문문법'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스크랩] [사기열전] 자객열전 형가. (0) | 2013.11.23 |
---|---|
[스크랩] 오자서(伍子胥) 열전 해석 (사기열전 6편) + 원문 제공 (0) | 2013.11.23 |
[스크랩] 한비자 내저설상편(內儲說_). 설一 1. (0) | 2013.11.23 |
[스크랩] 한비자 30편 내저설상편 說一 2. (0) | 2013.11.23 |
[스크랩] 한비자 내제설상편 설一. 3 (0) | 2013.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