풍수지리

[스크랩] 흠정사고전서 장서 외편

장안봉(微山) 2013. 6. 3. 23:12

外 篇

 

夫重岡疊阜, 群攏衆支, 當擇其特.

* 註文 : 聖人之於民, 類麒麟之於走獸, 鳳凰之於飛鳥, 亦類也. 重岡並出, 群阜攢頭, 須擇其毛骨奇秀, 神氣俊雅之異於衆者, 爲正也.

 

 大則特小, 小則特大.

* 註文 : 衆山俱小, 取其大. 衆山俱大, 取其小.

 

 參形雜勢, 主客同情, 所不葬也.

* 註文 : 參形雜勢, 育真僞之不分. 主客同情, 盲汝找之莫辨.

 

 夫支欲伏於地中, 位欲峙於地上.

* 註文 : 伏肴隱伏, 峙者隆峙, 此育支坑行度, 體段之不同.

 

 支壟之止, 平夷如掌.

* 註文 : 支壟葬法, 雖有不同, 然其止處, 悉皆如掌之平. 倒杖口訣曰:斷續續斷, 氣受於坦起伏伏起, 氣受於平. 李淳風曰:來不來, 但中裁, 住不住, 平中取. 亦曰:來來來, 堆堆堆, 慢中取, 但中裁. 皆如掌之義也.

 

 故支葬其巔, 坑葬其麓.

* 註文 : 支葬其巔, 緩而急之也. 壟葬其麓, 急而緩之也. 金牛雲:緩處何妨安絕頂, 急時不怕葬深泥.

 

 卜支如首, 卜位如足.

* 註文 : 所謂如首如足, 亦即巔麓之義. 謂欲求其如首如足也.

 

 形氣不經, 氣脫如逐.

* 註文 : 支壟之葬, 隨其形勢. 莫不各有常度, 不經則不合常度, 或葬壟於巔首, 葬支於麓足則生氣脫散, 如馳逐也.

 

 夫人之葬, 蓋亦難矣!支坑之辨, 眩目惑心, 禍福之差, 候虜有間.

* 註文 : 支壟固亦易辨, 奈有似支之壟, 似壟之支, 支來而壟止, 壟來而支止, 或壟變爲支, 而複爲壟, 支變爲壟, 而複爲支, 或以支爲壇垛而行壟於上, 以壟爲壇垛而行支於上, 複有壟內而支外支內而壟外者, 又有強支弱壟, 急支緩壟, 敲支平壟, 隆支隱壟, 石支土壟, 老支嫩壟, 偏支正壟, 全支半壟, 以及夫非支非壟之不刁辨者, 然其中有奇有正, 有經有權, 自非明師耳提面命, 則眩目惑心, 莫能別也. 倘支壟互用, 首足倒施, 其禍立至. 今之葬者, 支壟不能別, 可無誤乎?

 

 乘金相水, 穴土印木.

* 註文 : 此言穴中證應之玄微也. 金亦生氣之異名, 言即其尖圓之所止也. 相水者言, 盆魚界合相輔於左右也. 穴土者, 土即中央之義, 謂穴於至中取沖和之氣, 即葬口是也. 印木即兩邊蟬翊之砂, 夾主蝦須之水, 以界穴也. <神寶經>曰:三合三分見穴上, 乘金之義兩片兩, 翊察相浮水印木之情, 蓋亦神明其義耳. 又有所謂水底眼, 剪刀交, 水裏坐, 水裏臥, 明暗股, 明暗球, 長短翊, 長短水, 蝸窟蛤尖, 交金界玉, 雞胸鳩尾, 壽帶孩衿, 筻口, 鳥迹;生龜死鼈, 眠於就濕, 割腳淋頭, 明陽暗陰, 陽落陰出, 羅紋土, 宿十字, 天心撲面, 水底浮, 大門出, 小口水, 過山不過橋, 流水不流, 兩片牛角, 砂一滴, 蟹眼水, 舌尖堪下, 莫傷唇齒, 罅可扡, 休近骨, 虛簷雨過, 聲猶滴, 古鼎煙消, 氣尚浮, 其名類不一, 莫可殫舉. 其言隱括, 自非明師耳提面命, 逐一指示, 卒難通曉.

 

 外藏八風, 內秘五行.

* 註文 : 四維四正, 完密而允空缺, 既無風路則五行之生氣, 自然秘於其內, 而凝結矣.

 

 天光下臨, 地德上載.

* 註文 : 天有一星, 地有一穴.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葬得其所, 則天星垂光而下照, 地德柔順而上載也.

 

 陰陽沖和, 五上四備.

* 註文 : 物無陰陽, 違天背原. 孤陽不生, 獨陰不成. 二五感化, 乃能沖和. 沖和之處, 則必有五色異土以應之. 言四備者, 不取於黑, 又曰沖和之處陰氣寒, 至此而溫. 陽氣熱, 至此而涼. 溫涼之氣, 是爲沖和.

 

 目力之巧, 工力之具, 趨全避閥, 增高益下, 微妙在智, 觸類而長, 玄通陰陽, 功奪造化.

* 註文 : 目力之巧, 則能趨全避闕. 工力之具, 則能增高益下. 大凡作用之法, 隨宜料理, 千變萬化, 本無定方, 全在人之心目靈巧, 以類度類, 觸而長之. 則玄功可以盜天地之機, 通陰陽之理, 奪造化之權.

 

 勢如萬馬, 自大而下.

* 註文 : 星嵐插漢, 踮天而下, 若萬馬賓士而來也.

 

 形如負扆, 有壟中峙, 法葬其止.

* 註文 : 萬物負陰而抱陽, 故凡背後不可無屏障以蔽之. 如人之肩背, 最畏賊風, 則易於成疾. 坐穴亦然, 真龍穿障, 受幕結成形局, 玄武中峙, 依倚屏障, 以固背氣. 此立穴之大概也. 然又當求其止聚處而葬之, 則無不吉矣.

 

 經曰:勢止形昂, 前澗後岡, 龍首之藏.

* 註文 : 勢欲止聚, 形欲軒昂, 前有攔截之水, 後有樂托之山, 形局既就, 則真龍藏蓄於此矣.

 

 鼻顙吉昌 , 角目滅亡. 耳致侯王, 唇死兵傷.

* 註文 : 此以龍首爲喻而取穴, 非謂真有鼻顙角目也. 但鼻顙以喻中正故吉. 角目偏斜, 而又粗硬孤露不受穴, 故凶耳. 言深曲唇, 言淺薄, 所以有侯王兵傷之別.

 

 宛而中蓄, 謂之龍腹. 其臍深曲, 必後世福. 傷其胸脅, 朝穴暮哭.

* 註文 : 宛宛之中, 若有所蓄者, 龍之腹也. 況又深曲如臍, 豈有不吉?若葬非其道, 傷其胸者, 必遇石而帶黑暈. 傷肋則幹操如聚粟, 或上緊下虛, 鋤之如刲肉. 朝穴暮哭者, 言其應之速也. 可不慎哉?

 

 夫外氣所以聚內氣, 過水所以止來龍.

* 註文 : 外氣者, 橫過之水. 內氣者, 來龍之氣. 此即“外氣橫形, 內氣止生”之謂也.

 

 千尺之勢, 宛委頓息. 外無以聚, 內氣散於地中. 經曰:不蓄之穴, 腐骨之藏也.

* 註文 : 千尺, 聲來勢之遠也. 宛委者, 宛轉委曲, 而馴順頓息者, 頓挫止息而融結也. 若陰陽不交, 界合不明, 後無橫水以攔截, 則土中之生氣, 散漫而無收拾矣. 葬之適足以腐骨.

 

 夫噫氣能散生氣, 龍虎所以衛區穴. 疊疊中阜, 左空右缺, 前曠後折, 生氣散於飄風. 經曰:騰陋之穴, 敗槨之藏也.

* 註文 : 天地之氣, 噫則爲風, 最能飄散生氣. 故必藉前後左右衛護區穴, 而後能融結也. 若堂局雖有人首, 疊疊之阜卻緣左空右, 缺前曠後, 凹地之融結, 悉爲風所蕩散, 則生氣不能蓄聚壟之, 浮氣升騰於上, 支之沈氣陋泄於下矣. 葬之無益於存亡, 適足以腐敗棺槨而己.

 

 夫土欲細而堅, 潤而不澤, 裁肪切玉, 備具五色.

* 註文 : 石山土穴, 欲得似石非石之上, 細膩豐腴, 堅實潤滋, 文理如裁肪也. 土山石穴, 必得似土非土之石, 脆嫩鮮明, 光澤晶瑩, 體質如切玉也. 五氣行乎地中, 金氣凝則白, 木氣凝則青, 火赤、土黃皆吉. 唯水黑則凶. 五行以黃爲土色, 故亦以純色爲吉, 又紅黃相兼鮮明者尤美. 問白亦佳, 青則不宜, 多見以近於黑色也. 枝壟千變萬化, 高低深淺結作各異, 唯穴中生氣聚結, 孕育奇秀, 而爲五色者, 則無有不吉也. 言五色肴, 特舉其大綱耳, 土山石穴, 亦有如金如玉者, 或如象牙、龍腦、珊瑚、琥珀、瑪腦、車渠、朱砂、紫粉、花細、石膏、水晶、雲母、禹餘糧、石中黃、紫石英之類, 及石中有鎖子文、檳榔文, 或點點雜出而具五色者, 皆脆嫩溫潤, 似石而非石也. 石山土穴, 亦有所謂:龍肝、鳳髓、猩血、蟹膏、散玉、滴金、絲紉、縷翠、柳金、黃秋、茶褐之類, 及有異文層遝, 如花樣者, 或異色鮮明, 如錦繡者, 皆堅實光潤, 似土而非土也. 即爲得生氣矣. 否則非真穴也. 至若活物神異, 固常聞之. 然有亦能漏泄龍氣, 大非吉地之宜, 有高明者宜以鑒之.

 

 夫乾如聚粟.

* 註文 : 土無氣脈, 上緊下虛. 焦白之土, 麻黑之砂, 括燥鬆散, 鋤之如聚粟也.

 

 濕如刲肉.

* 註文 : 淤濕軟爛, 鋤之如刲腐肉, 不任刀也.

 

 水泉砂礫.

* 註文 : 地氣虛浮, 膀理不密. 如濾篾, 如灰囊, 內藏氣濕之水, 外滲天雨之水也.

 

 皆爲凶宅.

* 註文 : 已上皆凶. 葬之, 則存亡無益, 適足以腐骨敗停(缺)而已.

 

 夫葬以左爲青龍, 右爲白虎, 前爲朱雀, 後爲玄武.

* 註文 : 此言前後左右之四獸, 皆自立穴處言之.

 

 玄武垂頭.

* 註文 : 垂頭, 言自主峰漸漸而下, 如欲受人之葬也. 受穴之處澆水不流, 置坐可安, 始合垂頭格也. 若注水即傾, 立足不住, 即爲陡瀉之地. <精華髓>雲:人眠山上龍方住, 水注堂心穴自安, 亦其義也.

 

 朱雀翔舞.

* 註文 : 前山聳拔, 端特活動, 秀麗朝揖, 而有情也.

 

 青龍婉蜒.

* 註文 : 左山活軟, 寬淨展掌, 而情意婉順也. 若反喬亢崛強, 突兀僵硬, 則非所謂蜿蜒矣.

 

 白虎馴俯.

* 註文 : , 善也. 如人家蓄犬馴, 擾而不致有噬主之患也. 俯者, 低頭俯伏之義. 育柔順而無蹲踞之凶也. <明堂經>雲:龍蟠臥而不驚, 是爲吉形. 虎怒蹲視昂頭不平, . <機中藏>又曰:白虎彎彎, 光淨土山. 琨如臥角, 圓如合環. 虎具此形, 乃得其真. 半低半昂, 頭高尾藏. 有缺有陷, 折腰斷梁, 虎有此形, 凶禍災殃.

 

 形勢反此, 法當破死.

* 註文 : 四獸各有本然之體段, 反此則不吉矣.

 

 故虎蹲謂之銜屍.

* 註文 : 右山勢蹲, 昂頭視穴, 如欲銜噬塚中之屍也.

 

 龍踞謂之嫉主.

* 註文 : 左山形踞, 不肯降伏澗頭斜視人口有嫉妒之情. 世俗多言龍昂虎伏, 蓋亦傳習之誤. 昂當作降, 大概龍虎俱以馴俯俯伏爲吉.

 

 玄武不垂者, 拒屍.

* 註文 : 主山高昂頭不垂伏, 如不肯受人之葬, 而拒之也.

 

 朱雀不舞者, 騰去.

* 註文 : 前山反背無情, 上正下斜, 順水擺竄, 不肯盤旋朝穴, 若欲飛騰而去也.

 

 夫以支爲龍虎者, 來止迹乎岡阜, 要如時臂謂之環抱.

* 註文 : 此言平洋大地, 左右無山, 以爲龍虎止, 有高田勾夾, 故當求岡阜之來蹤士迹, 於隱隱隆隆之中, 最要寬展, 如人之時臂腕肉有情. 明堂(缺)夷自爲局垣, 一龍一虎如規之圓:言其形如步武旋轉, 自然團簇, 環抱而恬軟也.

 

 以水爲朱雀者, 衰旺系乎形, 應忌乎湍激, 謂之悲泣.

* 註文 : 水在明堂, 以其位乎前, 故亦名朱雀. 若池湖淵潭, 則以澄清瑩淨爲可喜. 江河溪澗則以以屈曲之玄爲有情. 倘廉劫箭割, 湍激悲泣則爲凶矣. 由是觀之, 雖水之取用不同, 關係乎形勢之美惡, 則一也. 蓋有是形則有是應. 故子孫之衰旺, 亦隨之相感之理也. 別有一一般冬冬哄哄, 如擂鼓聲音, 得之反吉. 又非湍激悲泣之比.

 

 朱雀源於生氣.

* 註文 : 氣爲水母, 有氣斯有水. 原其所始, 水之流行, 實生氣之所爲也. 生氣升而爲雲, 降而爲雨, 山川妙用, 流行變化, 勢若迴圈, 無有窮已. 是故山之與水, 當相體用, 不可須臾離也.

 

 派於未盛, 朝於大旺.

* 註文 : 派者, 水之分也. 朝者, 水之合也, 夫水之行, 初分懸溜始於一線之微, 此水之未盛也. 小流合大流, 乃漸遠而漸多, 而至於會流總瀦者, 此水之大旺也. 蓋水之會, 由山之止. 山之始乃水之起, 能知水之大會, 則知山之大盡. 推其所始, 究其所終, 離其所分, 合其所聚眉之心目之間, 胸臆之內, 總而恩之, 則大小無從而逃, 地理可貫而盡矣. 若夫<禹貢>之載, 九州其大, 要則系於隨山浚川之四字, 如導沇水導河導漾之類, 皆水之未盛也. 如人於江人於河人於海者, 皆水之大旺也. 以其大勢言之, 則川之起於西北自一而生萬也, 水之聚於東南, 合萬而歸一也. <禹貢>舉天下大者而言之, 則始於近, 而終於遠. 自一裏而至十裏, 由十裏而至於足迹之所能及. 推其山之起止, 究其水之分合, 是成小禹貢也.

 

 澤其相衰, 流於囚謝.

* 註文 : 澤謂陂澤, <>“彼澤之陂”注雲:水所鍾聚也, 水既儲蓄, 淵停則止, 水勢已煞, 故曰衰. 流於囚謝者, 水盈科而進, 則其停者已久, 溢爲餘波, 故曰謝.

 

 以返不絕.

* 註文 : 山之氣運隨水而行, 凡遇吉凶形勢, 若遠若近, 無不隨感而應, 然水之行也、不欲斜飛直攛, 反背無情, 要得衆砂節節欄截之玄, 屈曲有情, 而成不絕之運化也.

 

 法每一折, 瀦而後泄.

* 註文 : 此言水之去勢, 每於屈折處要高儲蓄, 然亦不必盡泥穴前, 但得一水, 則亦可謂之嘴矣. 善於作用者, 穴前無辰直長法, 以穴中溝頭水論, 儲泄每折中作鬥既賂而後泄去, 可救初年無患. 此亦是奪神功之妙也.

 

 洋洋悠悠, 顧我欲留.

* 註文 : 此言水之去勢, 悠洋眷戀, 有不忍遂去之情, 顧我而欲留也.

 

 其來無源, 其去無流.

* 註文 : 源深流長, 不知其來. 砂攔局密, 不見其上.

 

 經曰:山來水回, 貴壽而財.

* 註文 : 山來者, 衆山攢集. 水回者, 群流環會. 此富貴壽考之穴也.

 

 山囚水流, 虜王滅侯.

* 註文 : 山囚明堂, 逼塞不寬舒也. 水流無辰, 直溜不索纖也. 生旺系乎形, 應地理之法, 不過山水向背爲緊加]則爲吉. 背則爲凶. 故向坐高法, 當取之於應照, 水路高法, 當求之十曲折, 他無與焉.

 

 

출처 : 심원풍수
글쓴이 : 강심원 원글보기
메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