동몽선습(童蒙先習) 天地之間萬物之衆 惟人 最貴 所貴乎人者 以其有五倫也 是故 孟子曰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人而不知有五常 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然則父慈子孝 君義臣忠 夫和婦順 兄友弟恭 朋友輔仁然後 方可謂之人矣 父子有親 父子 天性之親 生而育之 愛而敎之 奉而承之 孝而養之 是故 敎之以義方 弗納於邪 柔聲以諫 不使得罪於鄕黨州閭 苟或父而不子其子 子而不父其父 其何以立於世乎 雖然 天下 無不是底父母 父雖不慈 子不可以不孝 昔者 大舜 父頑母嚚 嘗欲殺舜 舜 克諧以孝 烝烝乂 不格姦 孝子之圖 於斯至矣 孔子曰 五刑之屬 三千 而罪莫大於不孝 君臣有義 君臣 天地之分 尊且貴焉 卑且賤焉 尊貴之使卑賤 卑賤之事尊貴 天地之常經 古今之通義 是故 君者 體元而發號施令者也 臣者 調元而陳善閉邪者也 會遇之際 各盡其道 同寅協恭 以臻至治 苟或君而不能盡君道 臣而不能修臣職 不可與共治天下國家也 雖然 吾君不能 謂之賊 昔者 商紂暴虐 比干 諫而死 忠臣之節 於斯盡矣 孔子曰 臣事君以忠 夫婦有別 夫婦 二姓之合 生民之始 萬福之原 行媒議婚 納幣親迎者 厚其別也 是故 娶妻 不娶同姓 爲宮室 辨內外 男子 居外而不言內 婦人 居內而不言外 苟能莊以涖之 以體乾健之道 柔以正之 以承坤順之義 則家道正矣 反是而夫不能專制 御之不以其道 婦乘其夫 事之不以其義 昧三從之道 有七去之惡 則家道索矣 須是夫敬其身 以帥其婦 婦敬其身 以承其夫 內外和順 父母其安樂之矣 昔者 郤缺 耨 其妻饁之 敬 相待如賓 夫婦之道 當如是也 子思曰 君子之道 造端乎夫婦
長幼有序 長幼 天倫之序 兄之所以爲兄 弟之所以爲弟 長幼之道 所自出也 蓋宗族鄕黨 皆有長幼 不可紊也 徐行後長者 謂之弟 疾行先長者 謂之不弟 是故 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十年以長則兄事之 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長慈幼 幼敬長然後 無侮少陵長之弊 而人道正矣 而況兄弟 同氣之人 骨肉至親 尤當友愛 不可藏怒宿怨 以敗天常也 昔者 司馬光 與其兄伯康 友愛尤篤 敬之如嚴父 保之如嬰兒 兄弟之道 當如是也 孟子曰 孩提之童 無不知愛其親 及其長也 無不知敬其兄也 朋友有信 朋友 同類之人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 友直 友諒 友多聞 益矣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損矣 友也者 友其德也 自天子 至於庶人 未有不須友以成者 其分 若疎 而其所關 爲至親 是故 取友 必端人 擇友 必勝己 要當責善以信 切切偲偲 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則止 苟或交遊之際 不以切磋琢磨 爲相與 但以歡狎戲謔 爲相親 則安能久而不疎乎 昔者 晏子與人交 久而敬之 朋友之道 當如是也 孔子曰 不信乎朋友 不獲乎上矣 信乎朋友 有道 不順乎親 不信乎朋友矣
總論 此五品者 天敍之典而人理之所固有者 人之行 不外乎五者而唯孝爲百行之源 是以 孝子之事親也 鷄初鳴 咸盥漱 適父母之所 下氣怡聲 問衣燠寒 問何食飮 冬溫而夏凊 昏定而晨省 出必告 反必面 不遠遊 遊必有方 不敢有其身 不敢私其財 父母愛之 喜而不忘 惡之 懼而無怨 有過 諫而不逆 三諫而不聽 則號泣而隨之 怒而撻之流血 不敢疾怨 居則致其敬 養則致其樂 病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 祭則致其嚴 若夫人子之不孝也 不愛其親 而愛他人 不敬其親 而敬他人 惰其四肢 不顧父母之養 博奕好飮酒 不顧父母之養 好貨財 私妻子 不顧父母之養 從耳目之好 以爲父母戮 好勇鬪狠 以危父母 噫 欲觀其人行之善不善 必先觀其人之孝不孝 可不愼哉 可不懼哉 苟能孝於其親 則推之於君臣也 夫婦也 長幼也 朋友也 何往而不可哉 然則孝之於人 大矣 而亦非高遠難行之事也 然 自非生知者 必資學問而知之 學問之道 無他 將欲通古今 達事理 存之於心 體之於身 可不勉其學問之力哉 玆用摭其歷代要義 書之于左 蓋自太極肇判 陰陽始分 五行 相生 先有理氣 人物之生 林林總總 於是 聖人 首出 繼天立極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是爲太古 在書契以前 不可考 伏羲氏始畫八卦 造書契 以代結繩之政 神農氏作耒耜 制醫藥 黃帝氏用干戈 作舟車 造曆算 制音律 是爲三皇 至德之世 無爲而治 少昊 顓頊 帝嚳 帝堯 帝舜 是爲五帝 皐夔稷契 佐堯舜 而堯舜之治 卓冠百王 孔子定書 斷自唐虞 夏禹商湯 周文王武王 是爲三王 歷年 或四百 或六百 或八百 三代之隆 後世莫及 而商之伊尹傅說 周之周公召公 皆賢臣也 周公 制禮作樂 典章法度 粲然極備 及其衰也 五覇摟諸侯 以匡王室 若齊桓公 晉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莊王 迭主夏盟 王靈 不振 孔子以天縱之聖 轍環天下 道不得行于世 刪詩書 定禮樂 贊周易 修春秋 繼往聖 開來學 而傳其道者 顔子曾子 事在論語 曾子之門人 述大學 列國則曰魯 曰衞 曰晉 曰鄭 曰曹 曰蔡 曰燕 曰吳 曰齊 曰宋 曰陳 曰楚 曰秦 干戈日尋 戰爭不息 遂爲戰國 秦楚燕齊韓魏趙是謂七雄 孔子之孫子思 生斯時 作中庸 其門人之弟孟軻 陳王道於齊梁 道又不行 作孟子七篇 而異端縱橫功利之說 盛行 吾道不傳 及秦始皇 呑二周 滅六國 廢封建爲郡縣 焚詩書 坑儒生 二世而亡 漢高祖起布衣成帝業 歷年四百 在明帝時 西域佛法 始通中國 惑世誣民 蜀漢 吳 魏 三國 鼎峙而諸葛亮 仗義扶漢 病卒軍中 晉有天下 歷年百餘 五胡亂華 宋齊梁陳 南北分裂 隋能混一 歷年三十 唐高祖 太宗 乘隋室亂 化家爲國 歷年三百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是爲五季 朝得暮失 大亂 極矣 宋太祖立國之初 五星 聚奎 濂洛關閩 諸賢 輩出 若周敦頥 程顥 程頥 司馬光 張載 邵雍 朱熹 相繼而起 以闡明斯道 爲己任 身且不得見容 而朱子集諸家說 註四書五經 其有功於學者 大矣 然而國勢不競 歷年三百 契丹 蒙古 遼 金 迭爲侵軼 而及其垂亡 文天祥 竭忠報宋 竟死燕獄 胡元 滅宋 混一區宇 綿歷百年 夷狄之盛 未有若此者也 天厭穢德 大明 中天 聖繼神 承於千萬年 嗚呼 三綱五常之道 與天地相終始 三代以前 聖帝明王 賢相良佐 相與講明之 故 治日 常多 亂日 常少 三代以後 庸君暗主 亂臣賊子 相與敗壞之 故 亂日 常多 治日 常少 其所以世之治亂安危 國之興廢存亡 皆有於人倫之明不明如何耳 可不察哉 東方 初無君長 有神人 降于太白山檀木下 國人 立以爲君 與堯 竝立 國號 朝鮮 是爲檀君 周武王 封箕子于朝鮮 敎民禮義 設八條之敎 有仁賢之化 燕人衞滿 因盧綰亂 亡命來 誘逐箕準 據王儉城 至孫右渠 漢武帝討滅之 分其地 置樂浪臨屯玄菟眞蕃四郡 昭帝以平那玄菟 爲平州 臨屯樂浪 爲東府二都督府 箕準 避衞滿 浮海而南 居金馬郡 是爲馬韓 秦亡 人避入韓 韓 割東界 以與 是爲辰韓 弁韓則立國於韓地 不知其始祖年代 是爲三韓 新羅始祖赫居世 都辰韓地 以朴 爲姓 高句麗始祖朱蒙 至卒本 自稱高辛之後 因姓高 百濟始祖溫祚 都河南慰禮城 以扶餘 爲氏 三國 各保一隅 互相侵伐 其後 唐高宗 滅百濟高句麗 分其地 置都督府 以劉仁願 薛仁貴 留鎭撫之 百濟 歷年 六百七十八年 高句麗 七百五年 新羅之末 弓裔叛于北京 國號 泰封 甄萱 叛據完山 自稱後百濟 新羅亡 朴昔金三姓 相傳 歷年 九百九十二年 泰封諸將 立王建 爲王 國號 高麗 剋剗群兇 統合三韓 移都松嶽 至于季世 恭愍 無嗣 僞主辛禑 昏暴自恣 而王瑤 不君 遂至於亡 歷年 四百七十五年 天命 歸于眞主 大明太祖高皇帝賜改國號曰朝鮮 定鼎于漢陽 聖子神孫 繼繼繩繩 重熙累洽 式至于今 實萬世無疆之休 於戲 我國 雖僻在海隅 壤地褊小 禮樂法度 衣冠文物 悉遵華制 人倫 明於上 敎化 行於下 風俗之美 侔擬中華 華人 稱之曰小中華 玆豈非箕子之遺化耶 嗟爾小子 宜其觀感而興起哉
御製童蒙先習序 夫此書 卽東儒所撰也 總冠以五倫 復以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 列之于次 而其自太極肇判 三皇五帝夏殷周漢唐宋 以至皇朝 歷代世系 纖悉備錄 逮夫我東 始檀君 歷三國 至于我朝 亦爲俱載 文雖約而錄則博 卷雖小而包則大 其況堯舜之道 孝弟而已 舜之命契 以五品爲重 此文之冠以五倫者 其意宏矣 噫 孝於親然後 忠於君 弟于兄然後 敬于長 以此觀之 五倫之中 孝弟爲先 雖然 詩贊文王曰 於緝熙敬止 敬者 成始終徹上下之工夫也 故 大學要旨 卽敬字也 中庸要旨 卽誠字也 誠敬 亦於學問 車兩輪 鳥兩翼者也 今予於此書 以誠敬二字 冠于篇首 誠然後 能免書自我自 敬然後 可以欽體欽遵 學者 豈可忽乎哉 予 又於卷下國初開創受號朝鮮之文 慨然追慕 三復興感也 噫 繼繼繩繩 重熙累洽 寔是至仁盛德 深恩隆惠 垂裕後昆之致 繼體之君 式體至德 兢兢業業 誠心調劑 至于蕩蕩 誠心愛民 永保元元 則吾國 其庶幾也 吾國 其庶幾也 且我東禮義 雖因箕聖之敎化 三韓以後 幾乎泯焉 入于我朝 禮樂 畢擧 文物 咸備 惜乎 述者之猶遺乎此哉 嗟爾小子 益加勉旃也夫
時玄黓閹茂朝月上浣 命芸館而廣印 作序文於卷首
童蒙先習跋文 孟子曰 讀其書 誦其詩 不知其人 可乎 余幼詩 見人家子弟 初學者 無不以是書爲先 而第不知出於何人之手矣 今朴上舍廷儀氏 來謂余曰 此 吾高祖諱世茂之所編也 余不覺驚喜曰 今日 始知其人矣 公 爲明廟朝名臣 其學問有淵源 而門路亦甚正 觀於此編 則可知矣 其該括約說 無非學問中體認一大公案 而所序歷代 又史家之總目也 或疑編內所輯理氣性命等說 非童學所能知 此則不知作者本意所在也 朱子嘗論仁說曰 此等名義 古人之敎 自小學之時 已有白直分明訓說 得知此道理不可不着實踐履 所以實造其地位也 若茫然理會不得 則其所以求之者 乃其平生所不識之物 復何所向望慕愛而知所以用其力耶 今之童學 略識諸般名義界限 終有所歸宿者 必於此書而得之 其功 豈不大哉 竊聞今上殿下每臨筵 喜說此書 睿學之明 其必有以識此矣 公 字 景蕃 咸陽人 登第 始爲翰林 官止監正 蘇齋盧相公守愼 以嘗著此書 訓其子弟 載公墓碣云
崇禎紀元之商橫閹茂陽月日 恩津宋時烈 謹跋
덧글 1개 엮인글 쓰기 |
'격몽요결'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스크랩] 擊蒙要訣(격몽요결) (0) | 2014.02.20 |
---|---|
擊蒙要訣 (祭儀鈔) 原文 (0) | 2014.02.12 |
[스크랩] 격몽 요결 1 (0) | 2013.06.11 |
[스크랩] (擊 蒙 要 訣) (0) | 2013.06.11 |
[스크랩] 격몽 요결 서 (0) | 2013.06.11 |